时下,走进位于宿松县河塌乡安元村境内的宿松县华强生态农业基地,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大棚鳞次栉比,一片生机盎然。在这些正处于盛产期的草莓大棚中,红火的采摘场面,散发出水果产业的蓬勃发展气息。个头小小的草莓,如今已然成为河塌乡助力乡村振兴、带动村民致富的“红色珍珠”。
宿松县华强生态农业基地是河塌乡最大的产业扶贫基地,建有蔬菜、水果种植大棚98座,种植面积近200亩;另种植水稻300余亩。
去基地采访那天,十几名工人正在大棚里采摘草莓。寒冬腊月,室外寒风凛冽,而大棚里温暖如春,绿油油的叶子下,一颗颗红通通的草莓如玛瑙一般,鲜嫩欲滴,散发着丝丝醇香,甚是招人喜爱。
宿松县河塌乡党委副书记余正强介绍,2016年,河塌乡针对辖区不少耕地被闲置的现状,积极发动在外面的本土成功人士返乡创业。在县城从事商贸生意的陈华明,积极响应号召,毅然返乡创业。2017年,他从安元村120多户村民手中流转500亩被闲置的耕田,创办了华强生态农业种植基地,成立了华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,采取“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通过资金入股、土地入股和就业等方式,大力发展生态蔬菜、水果种植业,带动河塌乡安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,助力脱贫攻坚。
“你们看,这边种的是40亩辣椒,那边种的是20亩草莓……”指着耸立在公路两边的一座座大棚,宿松县华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华明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。经过4年多发展,基地已形成循环式、可持续性的生态蔬菜、水果种植模式;特别是在草莓种植上,已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。
据了解,自去年11月草莓开采以来,每天到华强生态农业基地采摘草莓的游客络绎不绝。元旦假期期间,最多一天接待采摘草莓的游客达400人次。
“既能照顾到家里,又能挣到钱,上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事情干。”谈起在基地就业的感受。工人陈先姣的话语里充满了感激之情。陈先姣是安元村最早在基地就业的贫困户之一。通过在基地就业,她家不但顺利脱贫,而且每年都能获得两万元的稳定收入。如今,在河塌乡,共有60余个农户通过资金入股、土地入股和就业等方式,在合作社的带动下,实现家庭增收致富。
余正强介绍,随着华强生态农业基地在安元村的不断发展和壮大,安元村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,返乡创业和就业,有的村民在基地带动下,探索发展蔬菜种植和生猪、家鸭鹅养殖;有的村民在基地就业的同时,将家里闲置的耕地全部种上了庄稼。
谈到今后的发展,余正强表示,河塌乡将依托在华强生态农业基地建立的水利灌溉设施,打造一条带动乡村旅游的“景观河”,以“景观河”带动更多农户种植草莓,发展采摘经济,让草莓具有更丰富的价值及发展潜力,着力建设具有典型地域特征、携带丰富文化信息、生态质量较高的生态休闲空间,打造集休闲度假、科普教育、康体养生、产业示范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度假村。
一颗小草莓,满满幸福红。河塌乡通过大力发展草莓种植产业,盘活农村土地资源,带动村民增收致富,让“红色珍珠”在撬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散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